日期:2025-09-11 15:53:45
门墩,这一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石构件,枕于门框和门扇之下,卡在门槛两端,不仅承受着门扇的研磨,更经受着风吹日晒的岁月洗礼。
无论是北方的巍峨宫殿,还是南方的幽雅庭院,传统宅院门前大多有它的身影。它从最初的素面条石,逐渐被描绘上丰富纹饰、赋予了深厚文化内涵,成为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。
一、起源与早期形态:从实用功能出发
春秋战国时期,自成一体的门已经出现。随着门规制的逐步完善和工艺水平的提高,门墩也开始发展。在一些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,已经可以看到门墩的雏形。门墩最初称为门枕石、门鼓石、门台或镇门石,其主要作用是固定门框、门槛和门轴。
门墩通常分为两部分:藏于门内的部分凿有凹槽和石窝,用于固定院门;露于门外的部分则起到内外平衡作用。
早期的门外部分仅仅是方石,不加任何雕琢。在一些农家院中,至今仍保留这种简单形式,农人忙完农活后,甚至会在上面擦去铁锹、镰刀上的泥土。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北魏文成帝皇后陵墓石券门的门墩石外侧,已经做成了虎头样子,表明最晚在北朝时期,门墩的装饰功能已经开始出现。
展开剩余78%二、唐宋时期的演变:艺术化的开端
宋代李诫编写的《营造法式》(公元1103年出版)记载了门墩的早期例子。当时的门墩造型还相对简单,复杂的箱型或抱鼓型门墩尚未出现。公元1100年后,门墩设计开始变化:有人把门墩石外侧部分做得稍高一些,并在各个面上雕上装饰性线条。
为使门墩更引人注目,其高度逐渐增加,线条中的图案也不断丰富。后来,门枕石部分和向上延伸部分的界线逐渐分明,上部成了箱形,下部成了放箱子的台子。还有人尝试在门枕石上刻通报来客的鼓,并在鼓面上雕出莲花。因造型美观,这种设计被广泛模仿。
三、明清时期的鼎盛:形态与等级制度的完善
明清两代是北京门墩的繁盛期。统治阶层有规划地发起城市建设,引领民众自发进行庭院建设,从不同等级的官员府邸到规模不等的民居庭院,门墩已成为彰显宅院居住者身份等级、门第卑贱甚至个人修养的重要元素。
门墩在这一时期主要形成了两种形态:箱式门墩和鼓式门墩。研究者推断,书香门第多用箱式门墩,造型可能源于文人常用的书箱外形和文官所戴官帽;而武将之家、官宦之家则多用鼓式门墩,造型可能源于军中战鼓和中国古代的路鼓制度。
路鼓即官衙外用于申诉之鼓。《吕氏春秋》记载:“尧有欲谏之鼓,舜有诽谤之木”。意为尧舜为王时,在交通要道设鼓和木牌,百姓可击鼓求见或将意见写于木牌之上。后来,“欲谏之鼓”样式逐渐移植到门墩上,“诽谤之木”则演化为华表。
北京门墩的种类和等级划分在明清时期变得更为严格:狮子型门墩代表皇室;抱鼓型门墩常见于高级文官;带有兽吻头的抱鼓型门墩属于低级武官;箱子型门墩用于高级文官;没有雕饰的箱子型门墩则是富豪的选择;普通富家市民使用门枕石;平民百姓则用门枕木。
四、纹饰图案的文化内涵:寄托美好愿望
门墩上雕刻的中国传统吉祥图案,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鼓形门墩在两侧鼓面,箱形门墩在箱体四面,常雕刻动植物并赋予美好寓意。
常见的图案及其寓意包括:
猴子:寓意官爵,如“封侯挂印”图案
仙鹤:象征长寿
两只喜鹊:寓意双喜临门
莲花:象征清廉
石榴:寓意人丁兴旺
鱼和莲:组成“连年有余”的寓意
鲤鱼跳龙门:象征仕途高升
门墩还常雕刻富有文化内涵的场景图案:
九狮图案:“狮”和“世”谐音,雕九只狮子寓意“九世同居”,表示合家团聚、同堂和睦
白猿偷桃:取材于孝道故事,祝愿老年人长寿
刘海戏金蟾:雕刻女娃撒金钱戏弄三足蟾,寓意富贵多子
福禄寿:雕蝙蝠、桃子、鹿,象征幸福、长寿和禄位
三羊开泰:雕三只绵羊,表示三阳已生,否极泰来
五、地域特色与现代价值:多样化的艺术表达
门墩的地域特色十分突出:陕西的粗犷,江南的细腻,山西的精致,鲁西南的有孔孟之乡的儒雅,广东地区狮首和伏兽的表情笑容可掬,常让人联想到节庆时的舞狮。
门墩制作工艺颇为讲究,分粗活和细活两大部分。粗活工具包括大锤、铁楔、手锤、錾、撬杠等;细活则用砂轮磨去錾花,用画刺勾出图案纹样,再刻成线雕、浮雕或圆雕,最后清铲、抛光。
如今,门墩虽日渐稀少,但其中的文化意味依然隽永。它们不仅是建筑构件和装饰元素,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化、艺术审美和等级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。成语“门当户对”中的“门当”就是门墩,“户对”则是指门楣上的门簪。
这最初是古代建筑中对称美的体现,后来引申为婚姻般配的概念。门墩从春秋战国的素石起步,历经汉代的雏形、南北朝的雕刻发展、唐宋的艺术化变革,直至明清的鼎盛与等级化。
这些静默守在门前的石构件,不仅是古代工匠智慧的结晶,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品。它们见证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将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凝固在了石头之中。
(注:文章仅作知识分享,部分图源自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!)
古建家园-古建中国先行将文化融入建筑、文旅、建材的文化建筑产业对接平台!
发布于:浙江省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