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9-26 13:42:20
1945年8月15日,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读《终战诏书》,宣布接受《波茨坦公告》,向盟军无条件投降。然而令人意外的是,在投降书正式签署后的半个月内,仍有四支规模庞大的日军部队拒不缴械,总兵力高达130万之众。这些顽固的日军部队究竟是何方神圣?
第一支顽抗部队是盘踞在中国大陆的日本中国派遣军。这支精锐部队成立于1939年9月,总部设在南京,由冈村宁次大将统领,下辖105万兵力。虽然日本大本营在8月15日就下达了停战命令,但这支骄横的部队直到9月9日才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投降仪式,比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整整晚了7天。
第二支是驻守台湾的第10方面军。这支部队的前身可追溯到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台湾的驻军,1944年扩编为方面军,由安藤利吉大将指挥。16.5万日军官兵直到1945年10月25日,才在台北公会堂(今中山堂)向中国代表陈仪上将缴械投降。当天举行的受降仪式上,日军将领面色铁青,与欢欣鼓舞的台湾民众形成鲜明对比。
展开剩余47%第三支是日本海军高雄警备府。这支5.65万人的海军部队驻扎在台湾南部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日俄战争时期。1945年10月25日,在台北的受降仪式上,中泽佑少将代表海军部队向中国方面投降。值得一提的是,这支海军部队的司令部设在高雄,主要负责台湾海峡和南海的防务。
第四支是日本海军中国方面舰队。这支舰队成立于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,最初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。但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,其主力舰艇陆续被调往南洋。到投降时,仅剩6万余名官兵。1945年9月9日,司令长官福田良三中将在南京与陆军部队一起向中国投降。
与这四支顽抗部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东军。这支曾经不可一世的部队在苏联红军的猛烈攻势下迅速溃败。8月18日,在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仅3天后,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就下令停火。到月底,70万关东军全部被苏军解除武装,其中部分部队在朝鲜半岛分别向苏美两国投降。
这段历史告诉我们,即便是在战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,军国主义的幽灵仍在部分日军中徘徊。这些部队的迟延投降,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更多苦难,也折射出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顽固本性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